毛相林,1959年出生,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 下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1997年到2004年,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 条“天路”,之后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,2021年被授予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”荣誉称号
毛相林最近很忙。先是去外地考察,之后又为落实新的防疫政策而忙碌。记者每次与他联系,他几乎都在开会。
“从去年开始,我们下庄村搞起了乡村旅游,很多农户都开了农家乐、民宿。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但今年的总收入还是比去年好。”毛相林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川渝口音,但嗓音很洪亮,语调朴实又抑扬顿挫,听起来就像在给乡亲们解释国家政策。
他也确实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,而且已经当了25年。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,既是他生长生活的故乡,也寄托着他念兹在兹的理想。25年来,他用了7年的时间修路,之后则埋头带领乡亲们脱贫。脱贫路并不比真实的路好修,但他和乡亲们还是修通了。
用手凿出“天路”
凡是去过下庄村的人,都对其独特的地貌印象深刻——村庄四面被高山绝壁合围,就像一口井的底部,在没有修通那条“天路”之前,几乎是与世隔绝的。
“我们这个村子有400多年的历史了,据祖辈口口相传的说法,最早的人家是从湖北迁移过来的,可能是为了躲避战乱,就到了这个地方。”毛相林对记者说。
小农经济时代,下庄村犹如一个世外桃源,土壤肥沃,粮食自给自足,几乎不受外界打扰,村里人安安稳稳地生活了几百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即便是在物资最匮乏的时代,下庄村每年也能杀几头猪、种两季苞米,四季都有收入,吸引外村的女子嫁过来。
到20世纪90年代,情况变了。出去的人越来越多,进来的人越来越少。当时在村里任团支部书记、民兵连长的毛相林,经常去外面采购肥料。在80多公里外的村子,他第一次看到电视、冰箱,新奇不已,又觉得羞愧。
当时,下庄村共有96户人家、近400名村民,其中300多人没见过电视,100多人没看过电影,100多人从没去过县城。曾经给予村民世代保护的这口“井”,在新的时代将他们困住了。
1997年7月,刚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,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,坐在“井口”上俯瞰着村子,下定了决心:说服村民一起干,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公路来。
当他在群众会上将这个想法提出来时,很多人觉得他疯了:从“井口”到“井底”的垂直高度有1100多米,想上去得先爬后山,绕过108道“之”字拐,再越过三个巨大的山墩子才能彻底翻过山峰,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修公路,简直难于登天。
“山凿一尺宽一尺,路修一丈长一丈,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、苦十年,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!”毛相林反反复复地做工作、算经济账,最终说服了村民。为了筹集资金,毛相林将自家房子抵押了出去,他的老母亲也将省吃俭用的700块钱拿了出来。
“如果这时候不冲在前面,不带头,老百姓怎么会服你?”毛相林说。很快,全村筹集了3960元,作为第一笔资金。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,第一批修路村民聚集到悬崖上的“鱼儿溪”畔,在山上安装了炸药。毛相林一声令下,“天路”正式开凿。
修“天路”时,毛相林用钢钎撬动石块 。(骆勇/摄)
“那时我们没有挖掘机,想借也没地方借,老百姓穷,政府也穷。除了炸药,我们就是用最简陋的工具,用双手挖、刨……”毛相林回忆道。
在悬崖峭壁上钻炮眼时,村民腰系长绳,整个人悬在空中,钻一个炮眼,放一炮,炸出一个立脚的地方,再钻下一个炮眼。这样一点一点地炸开一处处缺口,形成一个个石礅,缓慢地向前推进。
当时村里无论男女,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修路。由于回村不易,修路的村民经常半个月才回一次家。大家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,晚上倚着岩壁席地而卧,为防止睡觉时翻身掉下悬崖,便在腰间拴一根绳子,另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。一些在县城打工的村民听说家乡在修路,自发回村帮忙,村里老人也主动到工地做饭。
毛相林手上和脚上的血泡破了又磨出来,磨出来又破。他白天翻山越岭,到各个施工点查看情况、解决问题,晚上在工地上总结、安排工作。
渐渐地,外界开始关注下庄村的修路工程。1999年,巫山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之中,给予了物资支持。但就在这年8月,村民沈庆富被山上掉下来的巨石砸中脑袋,坠崖身亡,年仅26岁。50多天后,36岁的黄会元也因同样的事故身亡。他去世前一天,恰有记者前来采访,黄会元在镜头里留下了生前的唯一影像:“想脱贫致富嘛!其实修这条路,我们这代人也享受不到什么,主要是为子孙后代造点福。”为了修路,全村先后牺牲了6名村民。
2004年初,一条长达8公里的公路终于在悬崖峭壁之间贯通了,当第一辆汽车开进村时,男女老少跟在后面啧啧称奇,其中很多人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汽车。
“率先实现整村脱贫”
路修成了,大家都很高兴,但毛相林清楚,修路的最终目的是要脱贫。2005年,他开始发展村集体产业,首先选中了利润较高的漆树。
漆树的种植成本不高,冬天栽下去,第二年春天就能长高。但毛相林不知道漆树怕高温,当地夏天气温能到40多摄氏度,结果第二年夏天,树苗全部死掉了。
总结教训后,毛相林将目光投向了养蚕业。2008年,他号召乡亲们种植桑树、养育蚕种。但由于方法不当,蚕吃完桑叶后营养不良,又都死掉了。
2010年,一些村民开始自发养殖山羊,在山地放牧。毛相林考虑到之前的教训,没有号召全村一起上,但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,问题还是一起来了。
“最初只有六七家村民养二三十只山羊,效益不错,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养,山羊数量一下多了两三倍。”毛相林回忆,“漫山遍野的山羊到处跑,还吃田里的庄稼。”
洋芋、麦子、苞谷,都成了山羊的口中餐。村民之间的矛盾迅速增多,每天都有两三起。被吃了庄稼的村民要求山羊主人赔偿,常常闹得不可开交。毛相林焦头烂额,最后只得由村里统一安排将山羊全部卖掉。
“那几年,村民经常埋怨我,说好几次听我的话都失败了,闲言碎语也很多。”毛相林说,“本来因为修路成功了,大家对我很信任,动员工作比之前好做了很多。但我缺乏相关知识,种树、养蚕、养山羊都是技术活,我不懂,结果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损失。”
经过种种挫折之后,毛相林明白了“修路难,发展更难”的道理。修路可以靠蛮劲,发展却要靠科学。在咨询了县里的农业专家后,2012年,下庄村重新出发,开始种植西瓜、芝麻等农作物。
“当时已经不需要太多男性劳动力留在村里了,我就让他们外出务工,留在家里的多是妇女、老人、孩子,他们可以种西瓜、芝麻,还可以养猪。”毛相林说。
2012年,下庄村共有418名村民,其中外出务工的有100多人,大部分去了广州、深圳、重庆等大城市。他们把工资寄回来,加上留守村民的农业收入,各家的日子就好过了。那一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元。
看到种植经济作物有了成效,毛相林又有了新想法。他请来县里的技术专家,考察下庄村的土质土壤。专家给出的结论是“很适合种柑橘”。2013年,毛相林率先在自家地里种了10亩柑橘。
“这一次,我没动员大家。就是想自己先种上看看,如果好,大家愿意种就种。”结果效益很不错。毛相林趁热打铁,再次召开群众会,做了自我批评,承认过去蛮干了,现在要讲究科学,要按专家的指导来发展。
“当时县农委有专项资金,树苗不仅不要钱,村民挖一个窝子还给10元钱,长活一棵树苗给5元钱。老百姓觉得有保障,就搞嘛!”不久,下庄村的1000亩土地上,有650亩种上了柑橘。
2015年,“脱贫攻坚战”在全国打响,下庄村也加快了步伐,很快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。毛相林不仅去外地考察致富经验,也将下庄村的经验向周围传播。
2018年,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;2019年,全村柑橘迎来大丰收,部分村民的年收入达到3万元;2020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,是修路前的40倍,70%的下庄人都开上了汽车。
“老百姓会记得”
2021年2月,毛相林获得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”荣誉称号,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表彰大会。他之前来过北京很多次,却是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,而颁奖仪式结束后的一个细节,让他感到很温暖。
2021年2月,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,习近平总书记为毛相林颁奖
“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准备离开会场了,从我面前走过时,他对我微微地笑着,说:‘巫山的毛相林,在基层加油干,把下庄建设好、发展好。’”毛相林对记者回忆道。他也把这句话带给了乡亲们。
脱贫攻坚战结束了,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却刚刚开始。去年,下庄村引入外部投资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,不少农户都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,其中干得最好的两户人家,一家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,另一家达到10万元。
随着柑橘产量的不断增加,村集体的收入也迅速提高,给村民们的分红一年比一年多。一些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家乡,进入村里的柑橘公司上班,每月的保底工资能达到3000元。中老年人也不闲着,为柑橘除草、施肥、打药,每个人都有一摊事情做。
2021年1月, 毛相林(右三)和下庄村村民对刚采摘回来的柑橘进行分选、装箱
“2023年,我们马上就要开通一条新公路了。”毛相林兴奋地对记者说,“这是我们吸引外地游客的旅游环线,可以通到巫山、重庆,还可以通到湖北,让更多的客人来下庄游玩。我们计划把更多的农户空闲房子改造成民宿,还要扩大生态景观。”
下庄村的第一条公路修了7年,第二条公路只修了两年,而且是之前的两倍宽。谈起现在的施工条件,毛相林感慨万千:“跟当年比,真是天翻地覆。当年我们是靠双手,现在都是靠机器;过去一年只能修一公里的路,现在一年修10公里、20公里都行;过去我们村得出动100多人修路,现在只要三四十人就够了;过去路两旁的垃圾没人清理,现在我们雇了专门的保洁队,环境卫生搞得相当好……”
目前在外地打工的下庄村民还有100来人,毛相林希望,随着下庄村的发展,更多年轻人能回来创业、搞建设。他记得1997年时,全村只有3名高中生、1名中专生,现在光是大学毕业生就有29人。
毛相林曾说,他理解的下庄精神是“不怕死,死不怕”。事实上,下庄精神的背后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。
“我这个党支部书记,不是给个人当的,而是给老百姓当的。如果大家有怨言,说明我做得还不够好。其实,只要党员干部做了一点好事,老百姓就能记住,就会信任你、拥护你!”毛相林说,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让他深刻体会到了“耐心”是多么重要。
“当干部就要有耐心,做任何事必须有始有终。虽然我们走过弯路,大部分群众还是理解的,因为他们知道我带领大家致富的心是好的。但对我来说,光有一颗心是不够的,还要有文化、有知识才能把事情办成。”